美国的公益事业以“行业”称呼极不为过,因为大大小小的这类机构遍布生活的各个领域,我要了解这个行业,源于提出了"爱搞搞互联网创业挣钱公益社区"的概念后,很多朋友表示不理解,我自己为了把这个“公益”社区办好,也只好临急抱佛脚学习一番。
我不知道中国对这个行业怎么称呼,印象中有福利院、敬老院,我自己的经历是:这个,那些都是政府拨款的国家机构,其他接触过有限的1、2个“XXX基金”,具体也不大清楚,网上看到的活跃组织好像是捐书到贫困地区为主,这就是我对中国公益行业的理解。
来到美国,最意外的是看见众多可以形容为“泛滥”的“非牟利组织”,英语:“Nonprofit Organizations”,泛滥的程度改天再谈,这里先说一下那天了解的一些情况。
首先声明我不信任何宗教,也和以下组织没有任何关系,这里所写只是出于私人朋友关系的一些介绍。
前天去了这个美国非牟利机构:ECF,这个机构的业务涉及众多,大家有兴趣可以上去网站看看。
咱妈朋友告诉我以下几点:
1.非牟利机构和普通商业机构的区别
非牟利机构能向社会募捐,允许有盈余,但不能瓜分,只能全部用于以后的项目开支。
2.非牟利机构的一般架构
由董事会、Staff(执行团队)、志愿者组成。
架构分工
董事会负责筹款、审批计划、监督工作等等,不领薪水;
Staff(执行团队)负责日常运作,领薪水(爱搞搞注:工资福利还不低,和社会同等职位相当甚至更好,这样才会使有能力的人加入),和任何一份普通工作无异;
志愿者不领工资,社会人士临时参与各项计划。
3.董事会的人数及结构
人数不限,但一定是单数,因为有一个主席(President)的位置,平时不参与投票,但如果其他主席团成员刚好投票一半对一半,这样主席那票就成了关键的定论。
董事会一年起码召开一次年会,但由于董事会成员很多时候散布在各地,所以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往往由一帮“Officer”(不知怎么译,常务董事?),这个“Officer”小组由董事会内部选举产生,一般有以下职位:
一位主席(President)
多位副主席(Vice President)
一个秘书长(secretary)
司库(负责管钱的)
这帮“Officer”比较辛苦,每个月起码召开会议一次以上,审批工作计划、预算、方案等等,别忘了他们身份是董事会的,不拿钱。
他们计划的业务范围
了解了半天,我仍然没有弄懂,大体上的感觉是“文化交流”,但这个范畴太大,他们所做的公益事情也林林总总,例如:
- 在美国、中国、台湾、香港、泰国等地提供奖学金;
- 出资在中国重建残破学校,部分列表如下:
- 中国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张家堰小学
- 中国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葛麻山小学
- 中国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金家坪小学
- 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区横市镇中学
- 中国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跑马岗回族、维吾尔族小学
- 中国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小学三湖小学
- 中国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小学丹洲乡垢湖小学
- 资助学者交流计划;
- 在中国建设敬老院;
- 赞助“希望工程”;
- 在澳门设立职业训练中心提供电脑操作训练课程;
- 在越南胡志明市建净水系统及水塔,以提供实用水给5所学校之3000余名师生饮用;
- 在美国举办各种训练课程,如表演,举办朗诵比赛,资助美国华人社区的话剧、粤剧等演出节目;
- 拥有一个设备先进的电视节目工作室,在美国和中国分别拍摄一些专题片,不卖,准备租电视台的频道时间播放,让中国人了解美国人,让美国人了解中国人......
他们所做的事情举不胜举,令我很吃惊,第一反应:有钱真好。
还有一声叹息:他们能做那么多事情,因为有一个高效运作日常事务的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有正常收入的,费用在基金款项支出。
但如果在中国,这种运作模式可能导致社会舆论谴责,例如最近的天涯网友集体杀人事件,人们很在意社会善款的每一分每一毫都要用在受帮助者身上,所以导致仅有的公益团队都是以义务劳动为主(我猜),由于大多数人都因为忙于生记,最终要面对现实放弃或减少参与这类活动,致使很多公益计划产生的时候轰轰烈烈,慢慢的无疾而终,或始终停留在捐书层次。
这也是我当初设想我们这个"爱搞搞互联网创业公益社区"时,提出要用另外的商业“母鸡”下蛋去养这个“公益社区”的原因,我希望能有一个高效的日常运作团队,他们的收入等同或高于社会同等水平,这样才能吸引有才华的人加入做事,也避免社会舆论,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吧。
临别的时候我感谢那个叔叔教我那么多东西,他说:“不用,我也希望你能做成,做成以后我们可以合作。”我听了心里感到很温暖,国内的朋友请别误会这是因为“后门”关系,我在美国几年的感受是,美国人不会看不起个人或是一个人的“公司”,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信息化技术推广较早,美国很多企业都变成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所以美国人反而不大喜欢和“大公司”打交道,认为那是冷冰冰的“机器”,他们往往喜欢和“你”,一个具体的人打交道,任何个人的“理想”,他们都会赞赏及鼓励。
“要做一份改变人们观念的事情”
呵呵,我只是尝试吃一下螃蟹,或许也会失败,但我觉得,现在年轻,输得起。
这个officer确实难表达,总之是做事、不拿钱的,“英雄”? :)
呵呵,我就是爱“搞搞”:),谢谢鼓励。
我觉得有公益心应该是每个人类的需求,只是这种需求被忽视了。
呵呵,是,我们的公益社区就是往那方向.
是吗? 他们做了太多东西,我都打字打不下去,就列了这一点.
我上面写了,非牟利机构全部盈利都会划拨下年度的使用,不能分钱的。
我不理解,不能分钱还会反目成仇?
呵呵,那就拭目以待.
好,经常来哦,还有很多没有写完.
"西方这个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模式",是,我们制度要参照,但也要适应中国国情做一些更"崇高"的修改.
你的想法很多,谢谢帮忙提出来,我那要认真学习的态度一半是你逼出来的,哈哈,我们把你的疑问慢慢写出来,实在没有时间,太多内容.
“爱搞搞互联网创业挣钱公益社区”去掉“挣钱”是因为你们的讨论提醒我: 利用互联网创业不但可以建立商业创业,也可以建立公益事业,就像我们这个第一个项目,就是"公益",所以把“挣钱”去掉.
大家的疑问都是我学习的指南,我会边学、边写、边做。
哈哈,谢谢领导签字生效。也欢迎您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子孙后代加入我们最爱搞的互联网一族!
本来不难,但要现阶段的中国老百姓接受这些人的收入在善款中支出,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这才是根本的障碍.所以我才想用母鸡养"团队".
哈哈,您真会做广告。
那么复杂,晕:)。
呵呵,改了,谢谢。
哈哈,又改了,看漏眼了。
你不仅要做一份事业,还要做一份改变人们观念的事情,很有意思。
另外,officer似乎译作“官员”,不过因为中国特色,这个词听起来令人如此的不爽。
不错,鼓励一下!!!
感谢。在这样的文章里还不忘记提携一下“一声叹息”。我要继续叹息下去,呵呵,在叹息中变老。
中国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跑马岗回族、维吾尔族小学
hoho, 我老家的地址是:
中国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镇....., 好近啊!
我在["爱搞搞互联网创业挣钱公益社区"征集开发团队公告 ]里说:利益相关的东西得事先说明好,即使对一些人来讲没有多大的用处.
因为"美国的公益事业以“行业”称呼极不为过,因为大大小小的这类机构遍布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很多朋友表示不理解",爱搞搞的这个"挣钱公益社区"如果有一天能够盈利的话,如果能盈利的话,那么会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的呢?
不知道能不能避免出现这个问题?但愿不会!
小乖乖得支持。俗话说:一个什么什么的背后要什么什么支持……
2.我发过一个预言-关于爱搞搞的公益社区,不知道爱搞搞取经回来,理解没有?
3.公益、慈善的本质是什么?其帮助的对象又是什么?
4.为何大伙儿会有疑问?关键一点:就“爱搞搞挣钱公益社区”本身来说:是要构建一个:技术---创意的需求的平台(其实绝对应该有资金这一个要素,但爱搞搞目前说:没有),矛盾在那里呢?
挣钱和公益的矛盾---因为这个平台帮助的对象是:创业人群,而创业人群的目的是为了做公司,为了赚钱;也就是说:爱搞搞要通过作其他商业项目来帮助别人赚钱。如果是这样,相当于爱搞搞自己掏钱给别人。--这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所以大伙儿不敢相信。
5.其实,爱搞搞做的这个平台是“孵化器”或者“创业者家园”,必须商业化运作才会成功。(国内外都有很成功的案例)
所以,我迄今为止,还是那个预言。:-)
---公益、慈善事业的运作没有商业力量的介入绝对无法进行的。
2.我注意到本文中,原先的“爱搞搞互联网创业挣钱公益社区”去掉了“挣钱”二字,其实本质上的矛盾还是我上文说的。
3.其实很多明眼人都知道,只是不说而已,作为爱搞搞的部下,俺只好“直言”了。:-)
--要么就做成孵化器或叫创业者家园;要么干脆把做了其它商业项目赚的钱捐、建学校--名字就叫:爱搞搞小学。
我没有疑问;你也别回答了,抓紧时间做下去就得了!
follow myself heart .hihi~~~
史叶儒檀 签字生效
2005-11-08
在 相信 未来 赛票事业 必然 盈余 越来越多 的前提下, 前期劳务 工作量 以 “可转债股份”方式 记帐,
各种 高薪回报 都是以 成功良性循环之后 才 兑付,
所以 只要 首批募集的 承诺善款 其动了 某地榜样, 则后续踊跃 报名费 及其PK大赛相关商业收益 将逐步 每期 更多盈余, 必然能够 吸引有才华的人加入做事, 包括爱搞搞 公益社区 整体 合作 :)
10、5、2万 给予 第一二三名, 虽然可能仅有 200人 报名; 记者报道等等 榜样的力量 是无穷的 :)
第二期 比赛 可能 就有3500人 报名参加, 基本 持平兑奖 金额 (报名费=50元)
第三期 可能允许并有其他区大量人群也前来参赛, 假设一万人,就有50万报名费, 盈余30多万 就可以 支付 三期 工作人员的 劳务费, 或者 更晚一些 时候 才兑现;
第四期 就可以 在 全深圳市 PK大赛, 南山区 等每个区级 进行先期预赛和PK晋级,每个区 可以 不同赞助商 “冠名词权”,也就是说, 提供相关的 品牌产品词汇 作为 区级比赛 用词, 并在PK知识问答 中 要求 完整回答 产品信息,所以 每个选手 为了避免PK落选 而 必然 预先强记备考。。。所以海选过程 也就是 赞助商 的有效 口碑 宣传!
以后 每期 的 赞助费 & 报名人数 巨量倍增, 快速 提升到 广东省、华南区、中国大陆、亚洲, 直至 世界范围 的 冠军, 知识状元 至少 一亿元!
“Stuff(执行团队)负责日常运作,领薪水(爱搞搞注:工资福利还不低,和社会同等职位相当甚至更好,这样才会使有能力的人加入),和任何一份普通工作无异; ”
没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