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中国特色,它的演绎就是我们实际生活中所得,今天准备详细地讨论一下。
有同学看了《30行乐谱引领下的想法(1)国家大局》批评俺说俺不懂中国政治和经济,原因是“政府班子和党政班子往往管的是不同的事”,大概是认为俺这篇光着重党政领导人的分析,貌似把直接抓生产的政府班子冷落了。
假如俺理解上有偏差,请各位多多指点,俺虚心接受意见,好好学习,下面先说说俺的理解。
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这是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
那么党具体是怎样发挥领导作用的呢?
这要分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论述。
从纵向看,每个重要的政府职能部门,都有个“书记”的角色,另外再配一个负责一般日常事务的,比如省里叫“省长”、市里叫“市长”、然后是“区长”、“乡长”、“县长”等等。
表面上貌似书记只负责讲政治,“另一半”才是抓生产的,所谓党政分家。
但实际上是这样吗?一个政府部门到底谁最大?
当然是书记最大,别忘了,要升官发财,还是需要领导栽培。
不知道有没有人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有了新课程的时候,在接下来一段日子里,就会看到政治风向标人民日报的头版里面出现不少这次会议精神的一些关键字的文章,然后陆陆续续再看到关于全国各省份自治区领会中央精神的事迹或政绩。
好在现在网上查询很方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不断翻查过往记录,对照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内容与其后时间的人民日报重要版面内容。
中央精神是通过政治学习贯彻落实的。中央开会制定了红头文件,下发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通过“政治学习”的方式普及。
然而,这里存在一个学习的偏差,因为下面“领会中央精神”靠各地方领导人个人水平加上胆量的发挥。
曾经在一个纪录片里,看到同一个中央文件,广东地区某乡镇领导人就能活学活用,灵活“走位”,而北方某个地方的领导,胆小谨慎,面对上面精神一筹莫展。
这就是差异。
何况很多时候各地方还要根据自己的管辖范围,制定新的政策,比如省的、市的、镇的、乡的、村的......,每一层因地制宜的结果就是同一个中央精神被层层下达后,在全国各地所产生的效果可能会非常不同。
这是纵向,还有横向,即各部委。
比如我们即使不大关心政府部门架构,但什么增减印花税的财政部、老提高存款准备金而不是加息的央行,还有小散们最关心的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政府职能部门,每个庙都有每个庙自己的“经书”,因为职责不同。
对于每个部门来说,责、权、利的差异之下,各个部门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去实施。
例如过去一个月,四川地震期间证监会忙于护市,这篇文章说:
“中国证监会十二日晚上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研究部署应急措施,成立了由主席尚福林任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此外,多位基金公司高管透露,之后几日曾接获证监会电话指令,要求“保持市场稳定”,言下之意就是要基金公司帮助托市。十四日,证监会又下发《关于做好证券期货市场抗震救灾和维护稳定有关工作的通知》。 ”
很清楚,从证监会角度,不想大盘暴跌。
但同时,央行于5月20日却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这种措施对于股市来说应该是一个重大利空,因为米缸的米少了,能煮出来的饭当然就不多啦。
两个政策都会产生作用,这没有对错之分,都是政府部门,只是因为它们各自的职能不同。
在很少情况下,只有当上层领导牵头,才能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比如去年底传说中的“五大部委联合打击房价”行动。
综述,在学好政治、紧跟形势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要明白上面领导的心愿,又要预期下面执行时的可能差异,紧记中国特色。
写了那么多废话,其实想说的是,俺认为考虑问题时,“30行乐谱”每一行都要想清楚,而且都站在各自为政的角度去独立思考每一行。
另一方面,即使同一行乐谱,也未必演奏起来都一模一样,“万众一心”只是艺术加工的幻影而已,现时生活中怎么可能呢?想想你家人都不可能所有想法一致呀!
比如有同学留言问:“这两天暴跌中,你说大资金出货,可成交量那么大,到底谁出货呢?小散都被套住,怕死了,哪敢接呀?”
这想法是典型的“归一”,“小散都被套住”是谁说的?
可能这样想的同学是因为自己满仓被套,但别的小散,可能就是空仓,很多常来搞窝的同学可能刚好听从了俺5月初的建议,也清仓了。
还有,说“大资金”,也不是包括所有呀,不同的基金公司,或甚至同一个基金公司属下的不同基金经理,可能对此时此刻大盘的理解都可能不同,一个基金经理抛货,一个基金经理买入都说不准。
所以考虑问题的时候千万千万别“归一”、“一行乐谱”。
前天登《号外》,就有同学留言说俺把610当天的大跌以及未来走势归罪于此事件。
唉,才强调完“30行乐谱”的思考问题方法,仍然有人帮俺“归一”,让俺说啥好呢?
无语,一边歇去了
。
早:)
嗯,要做到眼观四方、耳听八方,消化各方消息,学习学习再学习,
做到横向纵向全面思考。
但是,
要做到一个八面玲珑的人,
难哪!
有人说,现在的情形不妙,到2500左右再看看,买点儿,我说,真到了2500点,你买上的票它到时未必随着大盘的上行而上行啊,这需要运气的。
继续空仓观望.
炒股和下棋一样,如果你能算到对方下一步要做什么或者你逼得对方只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你离赢就不远了
—————呵呵,爱搞搞越来越有那些所谓“股评家”的嘴脸了。
接下来,是不是得看奥巴马的
继续关注
上次听我们老板说的,中国的事,实际就是老毛的: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首先强调自力更生,但更多是独立自主,各自为政!
谁也不能预见结果,没有真正的"股神",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没人能指挥30行乐谱,大家都在推测,猜测而已.
其实不光小散,相信不少基金经理成绩比某些小散还不如,毕竟操作资金量大进出更困难。
就是越来万法归一.
《周易》的《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越搞就越多了!!
30行乐谱, 我觉得要抓大的几样命脉就行了!!
亦有点常说的"主题投资"...呵呵~
请见下面的链接.
http://www.webtrade-usa.com/news/643/%C3%C0%B9%FA%B9%C9%CA%D0/SS,2008061109,00011527.html
搞搞在外面待久了吧,连基本情况都不清楚了.现在是地方自厅(局)以下基本是厅(局)长负责制,行政上党委靠边.
不知道你在哪里。你说的不靠谱,现在不管地方厅局啥的,也是党委一把手说了算。更多的情况是,党委书记就是兼任地方厅局长。
我原来在建设部门呆过,我们那建委主任(处级)就同时是党委书记,你说因为他是主任才是boss,还是因为他是书记才是boss?
啥时都别忘了:党最大!
事情说起来复杂其实也还算容易。
首先,国内的情况分成三块。
首先是各级领导机构,就是所谓的“政治班子”,最高的就是中央政治局,进去以后的人就基本上不会忙具体的事情了,但是有不同分工。进得去进不去是很有关系的,很多人宁愿放弃有大油水的部门领导也要挤进来坐到末尾的冷板凳上。因为这是向上爬的机会,进不来一辈子是矮人一等。
第二是具体的中层各部门,国家就是各部各委,每个进了班子的会具体领导某一块工作,各部门一把手向班子分管领导负责,他们向上爬就会进入班子。各部门虽然看起来一样,其实有肥有瘦,不过虽然有肥有瘦不是大事,有门路的话就可以在部门之间平级调动,这种调动比起向上爬还是很容易的。部下有局,局下有处,如同中央下省,省下有市这样。
接着是各个游离于正规政府部门以外的“第三方”,像各个中央企业,他们的领导也是有行政级别的,也可以在平级别之内调动,政府部门的人也可以空降到他们那里。最近的例子就是李大公子入晋了。
分开说。
班子是核心,班子里面书记最大,掌握一切,所谓的政府一把手其实就是二把手,后面的副职各有分工,比如一个省,省委书记是最大的,一般如果是大的地方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省长就想都不用想了,这一条就看得出贵贱高低是不一样的。副职不管是副书记副省长,工作不同油水不同,但是目的都是把那个“副”扔掉。他们的工作没有什么党政分开的说法,所有人都想当省长,因为做了省长(这在履历叫做“做过正职”)一般才能升书记。所以一般书记年龄段都会高一些。至于相信党政分开的人不是幼稚就是火星来的。
下属部门就要做很多具体的事情,不能和班子里面那群大爷一大半时间拿来扯淡打屁勾心斗角,也就是说沦落为“办公室政治”(班子里的那才叫政治),这些中层干部是政府的大多数,大量的混子和一些有能力有门路有野心的人在一起,优秀或者幸运的会被上面看中得到提升,大多数人混在办公室做吃公款的造大便机器。这里因为具体事情多,情况接近企业,书记就不大吃得开了,局处长说了算。
第三方势力,企业里面一般书记就要靠边了,因为企业以日常经营为主,一把手是总经理,这里政治气氛要弱得多,扯淡的事情也要少一些,会也要少一些。
这里的好处是爬得快,很多不大的企业居然都是部级,比起在省里或者部委在这里爬上一个比较高的行政级别是不难的,然后就是有门路的“神人”平级调动,从管几千号人企业领导称为省里的三四把手(不能完全平转作正职,这是规矩)。当然还有超级赛亚人级别的,嫌地方上爬得慢,从处级进入一家大企业,干几年成了部级再回调进入省里找个闲职挂上副省,再几年顶了退休的老同志直接当副省长的,这是神品,不点名了。
一句话
和做生意一样,好处多地位高的位置要的人多,不存在分开的党政,要么就是党大要么就是政大,说到底还是权大,谁有权谁大。
说的含糊,大概如此,如有不解可以问我。
现在很多地方的中层部门都是党政一肩挑了,主要是避免干具体事情的地方弄出党政一把手内斗。
原因么,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层局处长实力提高了,有了和书记叫板的实力。
要是重要地方,要么是派系的或者空降的
没有油水?
上了政治局的哪个没派系?这里面利益勾结,家族,继承,袒护,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