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30岁,对于女人来说,步入颜值恐慌期。
再加上刚刚因某种原因主动失恋,又因某个意外失去了所有积蓄,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100平米大房子里,50多万的房价,背负着近30万贷款,但当年广州经历着中国第一次房地产寒冬,房价早已跌一半都有价无市,
于是我成为名符其实的“负婆”,是负资产那个负,连每月供房款和生活费都要靠年迈母亲在外地打工接济,最早一代70后啃老族我应该算佼佼者。
NO ZUO NO DIE 成为我那段人生经历最好的注释。自己亲手玩坏了曾经令旁人羡慕的一切:爱情、事业、财富。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当然开心,但适应下坡路非常艰难。
回看1996年,人生是另外一番光景,自从92年无意中进入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我有幸成为广州第一批房地产从业人员之一,那时候房地产行业还没有席卷全国,只在珠江三角洲掀开帷幕,其中以深圳和广州为领头羊,大部分技术由香港引入,一切法规从无到有,所有房地产商政府部门都是边做边摸索。
我运气很好,小丫头一开始就从可行性分析做起,新鲜事物反正谁都不懂,谁愿意去学,谁就先成为专家。
早期房地产开发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到各政府部门盖图章,当年业内风气金钱味并不浓,吃喝成为普遍的交际手段及工作必须环节,于是中午出入高档餐厅,下午找借口溜出公司外各种玩,晚上一帮人夜总会起哄逗乐成为生活常态。
一周完成一件业务已经足够让我成为公司骨干,虽无一官半职,但因为受领导重用,N个项目事前可行性分析或楼盘的销售计划及价格定夺由我一人做研究报告及建议,交老总拍板。
实权在手,被各种包工头各种乙方巴结,还有各路大哥同行等等无偿无私关照和帮助,随随便便帮人安排解困房低价房等等都是举手之劳,当时还以为世间都是美好所致,后来回想,其实是因为年轻貌美颜值和幸运之功,和我本身的智力能力无大关系。
工作轻松愉快,那时国企正常收入虽不高,但名堂百出帮职工谋福利,比如职工合资买个打桩机,然后所有开工项目的打桩任务都划分给自家桩机,1996年在我离开那个国营房地产公司前,工资加各种名堂分红等年收入已经达到10万元,而我还因为是年轻职工,论资排辈算收入低的,连退休干部都比我高,后来2007年我回公司作客,才发现已经股份改革归私有的公司员工收入早已减半,10年后的收入竟然是倒退,真是不可思议。
当年还有啥福利分房,免费分一套,同时还低价卖一套给每个职工,记得我也被分到一套位于广州黄石路边大型小区的房子,才1800一平方,我嫌不够便宜,临离开公司前拿了两万块就卖给了同事。
离开前已经准备福利分房,我也有,同事私下劝我拿完房子再走,我说懒得以后还麻烦,人家说别人走都不用还的,叫我别犯傻(事后我同辈的年轻人都在赤岗小区分得一套)。
但我仍然赌气要走,因为年轻气盛,不满新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烧到我头上,表面理由是我上班老迟到,而实际上因为我是前领导爱将业务骨干。我一气之下写辞职报告跑美国玩去,离开公司前特地卖弄本事,认认真真帮公司在机场路的一个新地块作了详细的项目市场调查及策划分析,把研究报告扔给新领导我就跑,因为心里清楚整个公司除了我一人外,不会再有人拿得出这样水平的东西,果然,新领导也是识货之人,他除了极力挽留外,还格外破例满足我的大小姐脾气,允许我大半年出游期间停职留薪,于是我在米国游山玩水,回来还领了好几万块钱。
新领导还打长途苦口婆心劝我回公司,职位安排保证让我满意。
可我还是坚持离职,年轻人真是无知无畏,而那么有底气,其实也因为幸运地4年打拼,1996年26岁我已经衣食无忧,拥有一套房和几十万现金,并且和前前前男友共同拥有一个铺面,每个月承包给朋友做大排档的铺面收入足够我日常开支,连那套房都是随便丢空。
顺风顺水的人生不会让人产生任何斗志及危机感,年幼无知的我也从来没觉得还有啥不足,一向不是物质爱好者,对名牌服饰无感,所以人生奋斗目标一直是缺失状态。
但不安份的心还是蠢蠢欲动,厄运接踵而来。
先是交友不慎被鼓动去玩国债期货,把几十万现金亏损一空,这段经历也和著名的327国债期货有点交集,改天专门写。
然后谈了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却最终被迫主动抽身离去,在热恋过程中,醋意十足的他要求我切除过去所有关系网,于是各种改电话号码删联络方式,我和房地产行业的关系网一朝被切断。
生疏一段时间,不好意思回头,再加上1994年开始的金融调控让珠三角房地产业尝尽辛酸,直到2004年复苏期,其实业界经历了10年的衰退期,期间各种破产各种跑路烂尾项目无数,记得最严峻期间同行聊天,说哪家开发商能拿出500万现金就是全市排得上名次的土豪,大部分中国人没见识过房价暴跌的景色,其实不是没有,我们当年业内人士都记忆犹新,广州房地产价格在北上广深中排行一直偏低或许也和这有关吧。
总而言之,内外交困让我的房地产事业在2002年赴美前尽毁。
曾经拥有的无贷款房子和铺面也因和前前前男友的关联,被前前男友勒令处理,一气之下低价套现处理,所得现金也意外被散尽。在这里想忠告各位妹子,千万别因男人而散财,尼玛,这真是字字滴血的节奏。
言归正传,失去一切,骄傲公主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
30岁的我,囊中羞涩,从外出代步必有车接送或打的变成公交车,坐在车窗边,望着底下各种出租车私家轿车,悲从中来,20多岁的我曾经“和他们一样”逍遥自在,哪曾受过这样的苦?
更有甚者,记得有次坐的公共汽车贴了个招聘启事,上面写着招售票员,要求:女性未婚,年龄25岁以下,这份哪是啥招聘,简直是赤裸裸的侮辱,难道女人老了就必须拉到山中埋掉?
还让不让人活了!
却偏偏在这时刻收到等待了大半生的通知,即将要奔赴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重新开始人生,真是天大的玩笑。
语言是个坎,还有谋生技能,彷徨无助之心情可想而知。
英语一直是我明知必须掌握却又懒得学习甚至认为不可能学会的技能。
说来惭愧,自从18岁中专毕业以后,我的英语学习便完全停止,期间接触英语只在每个晚上的电视节目,因为广州很早就看香港台,明珠台9点半的一个电影是全家最爱,看着中文字幕其实对英语学习也没啥大帮助。
但是听了十几年,英语语感还是有的,可是不下苦功学习还是然并卵。
最有力的证据是19岁那年,毕业就待业的我在家里压力下报了广州中山大学办的全脱产英语托福补习班,为期半年,住校,就像大学生那样天天全职上听读写英语课,那时候俞敏洪的新东方还木诞生,教我们的都是中大的在职老师,而我看到英语就开始犯困,逃课睡懒觉各种不上进之下,半年全脱产学习托福成绩学前考试和学完考试几无差别,还考差了几分,反正是没上500分,连普通大学的入学线都达不到。
有了惨痛的历史,当11年后决定要过托福关时,心中的忐忑不必言喻。
但是,硬着头皮也得上!
我曾经有个梦想,就是在国内做房地产项目骗够能在美国买两套房子的钱,一套自住,一套出租,这样我就可以退休了。但既然别说两套房子,都已经是负婆,完全没有退路,假如不想去餐厅洗盘子,就一定要过英语关。
记得当时曾看到一个新闻报道,说硅谷欣欣向荣,人手短缺,连超市收银员都有年薪3万多。这个消息令我十分兴奋,去当一个收银员多好,三万美刀的生活在当时的华人亲戚里面都算高的了,只要我能应付普通日常用语就能胜任。
于是硅谷一个超市收银员便成为30岁的我的人生奋斗目标,为此我要过英语托福关,500分必须拿下。
这次报的是广州外语学院的全脱产托福培训班,也是半年制,但因为已经错过了开学期,我硬是报名做了个插班生,想着先读半期下期继续读便是。
本来可以走读,但担心自己管不住自己,在家太舒服会顾着看电视各种玩,于是宁愿住校,而且吸取19岁同室分心的教训,付高价包单间,自己独处一室的好处是除了上课便是回到房中自己对着四壁空墙背英语听英语。
我的英语学习天赋其实真是喳,著名的托福红宝书英语5000单词完全背不下来,而且只有两个多月时间,其它同学早都背完还学了不少内容,我除了应付啥10年听力和语法真题外,已经累趴下了。
但我很用功,从来没有辣么认真学习,除了吃饭睡觉,天天就是英语英语英语,听着英语录音入睡,晚上做梦都是英语,学期末参加托福统考,竟然考到597的高分,要知道当年650就已经满分,500是大学入学线,550是研究生线。
19岁做不到的事情,竟然30岁超额完成,可见当人背水一战的时候激发的潜能有多大。
假如没有1996到2000年间的胡闹让千金散尽,假如当年真的“幸运”地骗到在美国买两栋房子的钱,我一定不会那么用功去攻克英语,更不会后来去学习啥互联网IT技术(篇幅所限,这部分改天另外写),可能洛杉矶华人区多了个不会说英语,只看中文报纸中文电视,天天丝袜高跟鞋打扮臭美然后喝茶打麻将的无知妇人一枚。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但活在安逸中又有多少人能未雨绸缪?人生的最大杀手是少年得志却不知所谓。
元旦假期马上就完,还在懊悔去年自己的平庸无建树?又再下决心要完成去年没能完成的学业?
我们年头总信誓旦旦,但慢慢的又不了了之,最终重复以往直到年终。
人总有惰性,不能达至不能坚持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因为懒,不是因为惯性,而是没被逼到绝路。
穷途末路可以铤而走险就是这个道理,上刀山下火海都敢,何况改变自己。
昨天听逻辑思维《时间的朋友2015》跨年演讲录音,唯一印象最深的是他说必须“要对自己狠些”,他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工作岗位,录一段恰好60秒的语音内容播出,逻辑思维三年持之以恒耕耘创下的一支笔一个人打天下的所谓自媒体创业模式奇迹,靠的就是这股狠劲。
这是大实话,反省近两年我对自己越来越宽容,写到这里,不由闭上眼,回想当年在外语学院面壁的感觉,2016年我需要对自己狠些,再狠些。
忆苦思甜,很感激自己曾经玩坏了一切,没有那时的ZUO女断臂便没有当今的爱搞搞,更不会有几上几下如小强般生命力顽强的精彩人生,等到人生尽头,我可以骄傲地说,此生无憾,因为我曾do zuo no die but survive!
彪悍的人生从玩坏自己开始,这是必须的。
皇图霸业谈笑间。
九霄龙吟惊天变,
退步原来是向前。